1、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2、(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3、铿锵有力[kēngqiāngyǒulì]: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4、成语应该是书声朗朗
5、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6、风风韵韵[fēngfēngyùnyùn]:形容韵致、意态美好。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7、出处: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
8、书声琅琅
9、感彩:中性成语
10、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读书声
11、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12、成语解释: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3、形容“朗读声音动听”的成语有:洋洋盈耳、风风韵韵、绕梁三日、绵言细语、铿锵有力。
14、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15、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16、形容朗读读得好的成语:声情并茂、生动传神、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感人肺腑、铿锵有力,婉转悠扬。
17、成语解释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8、[出处]《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19、出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20、抑扬顿挫[yìyángdùncuò]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出处: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21、[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好风风韵韵,捻捻腻腻,济济楚楚。”
22、[出处]朱老忠拈着胡子,挪动板凳向运涛跟前凑了凑,~儿说:“去吧,孩子!去吧!……”——梁斌《红旗谱》十四
23、shūshēnglǎnglǎng
24、琅琅上口[lánglángshàngkǒu]
25、成语发音:shūshēnglǎnglǎng
26、绕梁三日[ràoliángsānrì]:形容声音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27、[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诗:“我们的,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28、[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29、有:声情并茂,书声琅琅,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咄咄书空,飞书走檄,热情激昂,昼耕夜诵,莺声燕语,金声玉润,锵金鸣玉,凤鸣鹤唳,扣壶长吟,低吟浅唱,铿锵有力,婉转悠扬。
30、出处: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1、洋洋盈耳[yángyángyíngěr]: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32、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33、声情并茂[shēngqíngbìngmào](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34、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35、抑扬顿挫[yìyángdùncuò]
36、绵言细语[miányánxìyǔ]: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37、声情并茂[shēngqíngbìngmào]
38、可以用来赞美别人诗词朗诵得好的词语:声情并茂,感同身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慷慨激昂,书声琅琅、朗朗上口,及其富有感彩。
39、感彩中性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