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下两句是什么
1、“文能安邦”和“武能定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能够通过言论和文化手段去安抚国家的民心;同时又有武力,能够通过战争手段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全面才能和能力。它最早出现在《管子》这本书中,被赞誉为是“君子之德”。
2、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本来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意思是能文能武,文武双全,文能能用韬略治国,武能用军事安邦,指治国安邦之才。加了个不,变成了,文也不行,武也不行的废材。
3、文武人才对日渐式微的蜀汉后期政权来说,无异于久旱甘霖。在朝中,姜维整顿内政;在边疆,遇到敌情,又是他率军平定。他安置归附而来的外族,提出连结羌、胡族人抗衡魏国。作为大将军,姜维扼守北方关口,抵挡邓艾、钟会的大军。
4、作为高级助手,马谡曾经深得诸葛亮的信任。但是,马谡在关键时刻犯下大错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意图,导致街亭失守。在挥泪斩马谡之后,诸葛亮的心头充满了失落。“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显然,诸葛亮对接班人姜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不久,姜维被封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又在诸葛亮去世后升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5、武能定国:当国家出现战事时,这时就需要武将稳定四方。
6、武能开疆扩土。文能安邦定国的下一句是武能开疆扩土,意思是文武双全才能有效治理国家,国泰民安。中国古代文人贤士多关注国家大事,5000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累了难能可贵的治国理政经验。国家强盛人民安康,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