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绘声绘色【huìshēnghuìsè】: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出自清·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第而华传其妙。”郭澄清《大刀记》第二章:“讲故事的绘声绘色,发议论的激情满怀。”
2、林籁泉韵【línlàiquányùn】: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3、波澜起伏【bōlánqǐfú】: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原指波浪四起,常用比喻义,指文艺作品情节曲折。
4、感人肺腑【gǎnrénfèifǔ】:形容人内心深深感动,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
5、风风韵韵【fēngfēngyùnyùn】:①形容韵致、意态美好。②声音悠长婉转的样子。
6、你的朗读节奏把握很准,抑扬顿挫,起伏有序。
7、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8、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圈点勾画,跳读,做批注等。朗读是其中的一种读书形式,朗读一遍,就是把要读的文本,大声读一遍,有的还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得流畅,读得声情并茂等。朗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形式,非常有利于培养语感。
9、生动传神【shēngdòngchuánshén】:形容描写的很到位。
10、抑扬顿挫【yìyángdùncuò】: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西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鲁迅《藤野先生》:“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1、声情并茂【shēngqíngbìngmào】:引伸为美好,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出自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张玉秀》:“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12、绕梁三日【ràoliángsānrì】: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13、你的朗读声音清晰,字字珠玑,委婉动人,很好地打动了听众。
14、你的朗读声情并茂,极富表现力,把作品的思想感情都表现出来了。
15、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16、莺声燕语【yīngshēngyànyǔ】: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17、婉转悠扬【wǎnzhuǎnyōuyáng】: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18、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句从朗读的声调突出出来,让朗读者、“听众”更加深刻的理解朗读中的文字的意思。
19、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而且朗读中,可以让某个字突出出来,让人更加能理解读的文字的意思。
20、铿锵有力【kēngqiāngyǒulì】: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出自于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诗。
21、就是只读一次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