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2、《春女怨》唐五代·朱绛
3、庆阳香包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其特点是多样化的案和精湛的刺绣技艺,采用缝纫、绣线、絮花等多种工艺,形成了丰富的色彩效果和纹样。
4、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5、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6、《忆王孙》汪元量
7、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8、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9、比目香囊新刺绣。连隔座、一时薰透。为甚月中归,长是他、随车后。
10、《凤归云》滕潜
11、《小至》唐·杜甫
12、起源一:以前人们在野外住宿,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药用树叶包起来放在身旁,起驱虫的作用。后来改用布和丝绸,慢慢成为一种装饰物、吉祥物。
13、上阳宫里断肠时。春半如秋意转迷。
14、人人花艳明春柳。忆筵上、偷携手。趁歌停舞罢来相就。醒醒个、无些酒。
15、曾将弄玉归云去,金青羽斜开十二楼。
1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7、庆阳香包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典范之一,其特点包括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明亮、案精美细致等。其传统案有菊花、梅花、牡丹等,传承了中国的文化精髓。庆阳香包刺绣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美学理念,也反映了庆阳地区的地域特色。在现代生活中,庆阳香包刺绣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礼品和装饰品得到广泛的应用。
18、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容臭。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包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
19、起源二:香包作为行军打仗时传递军事机密和书信的工具,史称“锦囊”,三国时诸葛亮给赵云的“锦囊妙计”的装信之物就是香包。
20、中国香包不是一只单纯的绣品,让我们站在历史和现代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香包的制作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1、香字按照训诂学的解析,香字的上面是禾苗的禾,“香”字的下面是太阳。因此香字的涵义就是万物生长靠太阳。香字就代表了生命和活力。香是香包和香道的魂之所在。
22、庆阳香包刺绣常常用于表示祝福、吉祥、幸福和美满的寓意,构成一种文化传承和美学表现。其作品形式多样,包括围巾、衣物、鞋类、礼品等,具有很高的装饰和收藏价值。
23、香包的由来,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类民间刺绣工艺品。香包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香包的寓意是有所归属,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
24、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25、《迎春乐》宋·周邦彦
26、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27、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28、起源三·:有未嫁女儿的人家要临街修阁楼,四面开窗,选婿时女子上阁楼,抛香包给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香包中配以香草,香草以细辛、白芷、丁香、甘松、苍术等中草药研细配制而成,有香味,直到了除秽避邪之功。
29、独坐纱窗刺绣迟。泪沾衣。不见人归见燕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