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烽烟是成语吗
1、(名)烽火。
2、近义词:
3、烽烟四逼不是成语,应该是:烽火四起
4、炮火连天
5、[语出]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继之又道:‘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 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6、【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7、烽火四起[fēnghuǒsìqǐ]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8、风雷火炮、鸟枪换炮、烹龙炮凤、炮龙烹凤、船坚炮利、如法炮制、炮火连天、放马后炮、敲锣放炮、炮凤烹龙、依法炮制、枪烟炮雨、扯旗放炮、糖衣炮弹
9、宋·欧阳修《寄王仲仪龙图》诗:“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青山号令传。”
10、意思是火台报警之烟,指代战争
11、【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九回:“他父子并唐僧在城楼上点劄,旌旗蔽日,炮火连天。”
12、所向披靡[suǒxiàngpīmǐ]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13、溃不成军[kuìbùchéngjūn]溃:溃败,散乱。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14、【近义词】:战火纷飞、烽烟遍地
15、烽烟是古代烽火台上传递的信号。只有发生战争的时候才会传递信号,所以封烟指代的意思是战争,战火。
16、词语解释:[beacon;beacon-fire]烽火台报警之烟
17、词语:烽烟
18、【反义词】:国泰民安、河清海晏。
19、例句:他父亲曾经历过那种烽火四起的战争年月。
20、【拼音】:pàohuǒliántiān
21、[反义]国泰民安河清海晏
22、出处: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广陵京口,烽烟相望。”
23、[近义]战火纷飞烽烟遍地
24、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广陵京口,烽烟相望。”
25、现比喻战争或战乱,烽火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高台(一般指战况)。
26、拼音:fēngyān
27、[正音]炮;不能读作“páo”。
28、代指战争。
29、火台报警之烟。烽烟又说烽火,指火台报警之烟,是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后来比喻战争或战乱。
30、pào huǒ lián tiān
炮火烽烟是成语吗
31、我也知道,那远去的身影,也已然跟着淡淡的烽烟,飘散在世界各地。只留下一些断断续续的记忆,融在我的血液中来回撕扯。时不时的流进我的脑海,让我想起些许。
32、【解释】: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33、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34、原指古代边防报警烟火,
35、这个烽烟源于我国古代时候的狼烟,过去打,因为没有快捷的通讯,如果发现敌情,就通过一站一站燃烧狼粪,通过冒出的烟传递敌袭。到了近现代,就通过烽烟来代指敌我两国或者两方之间的战争
36、“烽烟”读音为fēngyān,汉语词语,意思是火台报警之烟,指战争。
37、【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等待着敌人的锐气开始衰落时,抓住要害猛力一击,就可以把敌人杀得溃不成军。”
38、[释义]炮火:战场上发射出的炮弹在爆炸后产生的火焰;连天:连接着天空。形容枪炮声、光焰等与天空相接;战争十分激烈。
39、《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虢石父献计曰:‘先王昔年因西戎强盛,恐彼入寇,乃于骊山之下,置烟墩二十余所,又置大鼓数十架。但有贼寇,放起狼烟,直冲霄汉,附近诸侯,发兵相救,又鸣起大鼓,催趱前来。
40、引证解释:亦作“烽烟”。烽火台报警之烟。亦借指战争。
41、注音:ㄈㄥㄧㄢ
42、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43、南北朝期间,群雄逐鹿,烽烟四起,战事纷争不断。出身北凉王族的少。
44、【举例造句】: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
45、fēngyān
46、鲁迅《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南边整天开大会,北边忽地起烽烟。”
47、狼烟四起[lángyānsìqǐ]四处有报警的烽火,指边疆不平靖。
48、唐·姚合《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诗:“从今雟州路,无复有烽烟。”
49、指代的意思是战争,战火。
50、[辨形]连;不能写作“联”。
51、烽火连天[fēnghuǒliántiān]形容战火遍及各地。
52、【成语】:炮火连天
53、烽烟,读音为fēngyān,汉语词语,意思是火台报警之烟,指战争,出自《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54、意思是战争。
55、[用法]多指炮火袭击猛烈。一般作谓语、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