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案大全 > 登鹳雀楼杜甫精选53句

登鹳雀楼杜甫精选53句

登鹳雀楼杜甫

1、之所以如此脍炙人口,传诵千古,是因为诗中描写的意境雄伟壮阔,表现了博大的胸怀。

2、穷:尽。

3、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瑰宝,一篇经典之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4、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因为经常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鹳雀楼始建于北周,约在公元557--571年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最初是军事戍楼,历唐经宋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毁于战火,1997年重修,2002年对游人开放。

5、前两句中“依山尽,入海流”缩万里于咫尺见,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后两句是诗歌境界的升华,既有表达作者高瞻远瞩的哲理,又有他孜孜不倦奋力拼搏的深意,寓理于景当中啊

6、二、鹳雀楼在哪

7、杜甫〔唐代〕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思是:夕阳沿着山沉落,黄河向大海奔流。诗人写了登楼的感觉,景物壮阔,气概非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是:如果你想看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就请再登上一层楼吧。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意思是:太阳傍着西山渐渐落下,黄河向大海汹涌地奔流。要想看到千里之外,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登鹳雀楼,高耸入云,视野开阔,风景宜人。纵览众山小,俯瞰长江宽,心旷神怡,令人陶醉。

12、诗人是登鹳雀楼这个动作的主题,题目省略了主语,此诗的作者是王之涣。王之涣(688—742)字季凌,蓟门人,一说为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之涣出生两年后,公元690年,武则天登上皇帝宝座,公元755年,唐朝爆发安史之乱,因此王之涣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大唐盛世的时期,国家安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这无形之中,为王之涣热情洋溢、意境开阔、磅礴大气的诗歌风格形成奠定了基础。

1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1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5、登高望远有多少人是不想去做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在等待机遇,而有少数人在“制造”机遇.有句话说:机遇总是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而这里的“制造”就是指为机遇而做准备,有许多人正在做“守株待兔”的事,“守株待兔”,仅仅是偶遇,他们就是在低处所见到的视野,所能做出的行为动作就只有如此了。

16、这首诗能告诉我们的信息很多:这首诗是哪个朝代的谁写的,鹳雀楼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历史,作者写这首诗的候是个什么状态,作者想表达什么……

17、而在中国的北方,还有一座雄伟壮阔的鹳雀楼,他面临黄河,景色奇绝。但自从建成以来,就很少有人光顾,孤单落寞中,他渐渐失去了光环,变得破败不堪。直到唐代,他终于迎来了转变命运的关键人物——王之涣。想当年,王之涣登楼之后,十分开心,立刻赋诗一首。鹳雀楼也一下跻身到了中国名楼的行列。这首诗就是大名鼎鼎的《登鹳雀楼》。

18、登鹳雀楼,高处俯瞰,风光无限。楼前潇湘水,曲径通幽林。登上楼顶,宛如仙境。历史厚重,文化繁荣。感慨万千,叹世事虚空。自然景色,美不胜收。登临此楼,心灵得到了滋养和净化。

19、登鹳雀楼描写了什么

20、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1、一、谁登的鹳雀楼

22、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写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23、《登鹳雀楼》是一首名篇,它描绘了诗人在楼顶俯瞰美景,领悟到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通过对“前途”、“往事”、“人生”等主题的深入探讨,诗人表现出了他的人生哲学和对境遇的思考。

24、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2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山阻挡下,白天的太阳落到了山的那边,楼下的黄河浩浩荡荡向大海流去。

2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7、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千古名诗,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8、名不见经传的滕王阁,因为王勃的钟爱写了《滕王阁序》而崭露头角。刚刚修成的岳阳楼,则因为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垂青写下了《岳阳楼记》,而受人瞩目。饱经战火的黄鹤楼就更加幸运啦,大诗人崔颢、李白、王维、刘禹锡、白居易都特别喜欢它,这也让它收获了最大的名气。

29、什么叫做“名楼”呢?当然是名人光顾过的楼,才算是名楼。

30、《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登鹳雀楼杜甫

31、登鹳雀楼不是杜甫的诗,是王之涣的。

32、登高是机遇,有机遇才能登高从王之涣《

33、诗人兴致勃勃地登上位于山西永济黄河岸边的鹳雀楼,举目远眺,祖国的壮丽河山尽收眼底,滔滔黄河,一泻千里,奔腾不息。

34、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35、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千万不要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而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地向新的高峰攀登。

36、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

37、登鹳雀楼是一座古老而壮丽的建筑,站在楼顶俯瞰四周,景色令人叹为观止。远处的山水交相辉映,近处的街道熙熙攘攘。楼下的人群如蚁穴般忙碌,而我却在这里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超然的氛围。登上鹳雀楼,仿佛能够与历史对话,感受到千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站在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当年的壮志豪情。登鹳雀楼,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也让我对这座古老的建筑充满了敬意。

38、《登鹳雀楼》这首诗表现的意境气势之磅礴、视野之辽阔空前绝后。

39、白日:太阳。

4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1、我认为杜甫的诗作《望岳》从格调到情感抒发都非常一致。

42、在古诗文中,无数大诗人歌颂过许多著名的建筑。

43、王之涣的存世诗歌有六首,分别是《登鹳雀楼》、《凉州词》、《宴词》、《送别》、《九日送别》、《横吹曲辞·出塞》。《登鹳雀楼》著于公元723年,此时王之涣35岁。王之涣很早就走上了仕途,曾任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开始走上访友漫游的道路。《登鹳雀楼》就写于访友路上,据考证当时王之涣三十五岁。

44、楼上楼下听昆曲,品茶赏花更惬意。俨然一处人间仙境,不愧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4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6、看到这壮丽的景色,诗人以无比的激情,昂首挺胸,慷慨唱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此表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形象地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从而鼓励后人应具有高瞻远瞩的胸襟,远见卓识的抱负。

47、[简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

48、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

4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句是写哲理,想要看到千里之外(更远)的美景,则需要再登高一层楼,也就是要到更高的地方。虽然语句简单,但哲理深厚。此处,还暗含王之涣积极向上的情怀,他因被人诬谤,愤官而辞官。在王之涣看来,冀州衡水县的小小主薄的职位实在太低,严重束缚自己的视野,所以要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因此,此处也可作是王之涣的鸣志!

5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交待了时间,又描写了景色。黄昏时分,太阳快要下山了,天边的黄河向东滚滚流入大海。

51、鹳雀楼在唐代属于网红名楼,唐代时的畅当、耿湋、李益、吴融、司马扎、马戴、张乔等文人都写过和鹳雀楼有关的诗作。新修的鹳雀楼高73.9米,座南朝北,采用四檐三层的仿唐式建筑,通身以唐代油漆彩画装饰。

5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虽然只有短短20字,且信息量很大。

53、这首耳熟能详的五言绝句,写景抒情,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写了气吞山河的自然景色,开笔气势非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借景抒情,言简意赅,引出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壮志,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寓情于景,哲思无限,催人奋进!成为一首千古绝唱。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

相关推荐:

杜甫的名言名句【好句摘抄139句】 10首杜甫的五言绝句-通用307句 杜甫改变自己的名言警句-摘抄393句 杜甫的诗7言绝句-推荐157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