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三个经典故事
1、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2、迟衡山艰苦朴素,衣食节俭,从不浪费,他的衣服都十几年不换新的。老婆给他买一件名牌衣服一千元,他硬是退货了,说不能太奢侈。
3、汤知县草菅人命的事情。
4、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
5、醒来以后,他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
6、范进在中举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同县的“名流”也纷纷巴结。正好体现了范进“一朝得志,语无伦次”的悲剧性格和各名流趋炎附势的嘴脸。
7、范进主要事件是范进中举,这是出自于《儒林外史》的一个故事。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揭示了世态炎凉。
8、、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9、迟衡山,何许人也?此人名不见经传,乃是《儒林外史》里的一个小人物。据小说第三十三回介绍,他是江南名士杜少卿表侄卢华士家的业师,和编辑畅销书《历科程墨持运》的编家马二先生是好友。此人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他和余大先生有一段关于抨击风水的议论,很有意思。
10、《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11、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12、迟衡山接着又反问道:“若说古人封拜都能在地理上看得出来,试问淮阴葬母,行营高敞地
13、周进应考至六十岁,仍是童生,只好以教书糊口。小说让其遭受新进的秀才与举人两度奚落,使其强烈感受科举功名成否的天壤之别。后来,他村塾先生的饭碗也因“不懂承谢”而被夺取,只好为做生意的舅子记账,去了省城。
14、杜少卿是位仗义疏财剂危助困的正人君子。杜少卿的一举一动,和及时雨宋江无二。然宋江的及时雨为的是江湖义气,存有刁买人心,借以笼络人才,在江湖上树立个人威望的私心。杜少卿的仗义疏财,则是谁求他,他就帮,不图报答,不让别人记住恩德,是毫无私心的高尚行为。
15、后来范进终于考中了举人,他的岳父媳妇都开始另眼相看,连相声都来巴结他,还有许多的读书人想和他成为同年同学。这个故事很好的说明了。默默读书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
16、迟衡山是《儒林外史》古典文学小说中塑造的正面人物之一。
17、放牛郎王冕学画荷
18、四、善良人
19、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然后描写的是周进、范进一批八股学士,包括王惠、荀玫,都不再是多少光鲜亮丽的形象。荀玫等人之后,《儒林外史》中大着笔墨的便是蘧公孙娄公子一批官宦之后了,也不过是附庸风雅之辈,接着又引出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一批人物来,坑蒙拐骗,混迹“文坛"上。最后作者写下琴棋书画四大奇人,身有一技之长,谋生吃饭,闲暇便做“学问”,自言“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
20、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21、事件二:匡超人的变化
22、这些人物,大多是熙熙而来,攘攘而往,唯利是图,白甘下流,欺世盗名,横暴不法,终老科场的人层出不穷,描绘了一幅明清儒林群丑图。
23、不是,儒林外史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人物与故事。而是由从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人物的出场往往是采用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的方式。
24、敢于指责惑于风水者乃是“堕于大逆不道”,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之论。余大先生想不通,便问道:“怎生便是大逆不道?”迟衡山又解释道:“有一首诗,念与先生听:‘气散风冲那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这是前人吊郭公墓的诗。小弟最恨而今术士托于郭璞之说,动辄便说,‘这地可发鼎甲,可出状元。’请教先生,状元官号始于唐代,郭璞晋人,何得知唐有此等官号,就先立一法,说是甚么样的地就出一样东西?这可笑得紧!”
25、儒林外史中有趣的故事应该是范进中举。范进原本是一个很落魄的书生,年纪很大了,但是一直没有成为举人。范进早平就学习很好,年纪轻轻就取得了秀才的资格,但是连续多年考举人,却一直没有考中。
26、练他的岳父大人都看不起,他认为他就是一个扫帚星不中用的家伙。
27、少年王冕
28、一、臭秀才
29、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30、由多个故事构成。
儒林外史三个经典故事
31、比较经典的就是三个故事:范进中举;两根灯草;少年王冕
32、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
33、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号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号啕大哭,满地打滚。
34、范进中举,范进因为中举发了疯,他的岳父因为范进中举了对他态度大变,前倨后恭。
35、杜慎卿之所以推荐鲍廷玺到赣州府找堂弟杜少卿,也是看到杜少卿帮人时出手大方这一点。经王胡子引荐,鲍廷玺求杜慎卿出钱赞助自己办戏班子,杜少卿很爽快的答应了。杜慎卿先后共资助鲍廷玺二百两银子,算是救了不走运的鲍廷玺,给了他一个自谋生路的机会。
36、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淳朴孝顺的一面。
37、代表人物:范进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手无缚鸡之力,生活窘迫,一旦中举,精神崩溃。
38、三、痴书呆
39、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40、马二先生去西湖,无心欣赏美景,一心只想着美食。
41、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临死前看见自己的儿子点灯点两根灯草,觉得太浪费了死不瞑目。
42、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43、是四种人
44、王冕画荷花非常认真,最后画出来的荷花栩栩如生。
45、事件一:范进中举
46、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47、《儒林外史》的诸位贤人中,杜少卿是奇士豪杰,虞育德是平凡中的真儒,庄绍光是难以出世的“隐士”,迟衡山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
48、代表人物:王冕卖画为生,淡泊名利,不屑于权贵,抨击罪恶的科举制度
49、接着通过动作描写,周进在梦寐以求的贡院考房,“见两块号板摆的整整齐齐,不觉眼里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把老童生内心酸苦绝望与希望倾泻无遗。后来,事情却发生了喜剧性的突变,竟然中了举人进士,成了人上之人,当年当塾师的薛家集也供起了他的“长生禄位”。
50、迟衡山舍己救人乐于助人,有一次一个妇女落水了,他奋不顾身跳下去救人,却不顾河里有冰。
51、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
52、杨裁缝的母亲得暴病死了,他来求杜少卿,希望借几两银子。杜少卿是个热心人,他算了算置办丧事至少需要二十两银子,他就令王胡子把自己的一箱子衣服当了二十多两银子。交给杨裁缝。杜少卿的义举,感动的杨裁缝哭哭啼啼去了。杜少卿真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帮助杨裁缝与帮助杨执中的娄府三公子四公子一样,都是出于善意。
53、《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着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
54、代表人物:汤奉好不容易中举入仕,立马露出变态的心理,对读书人极为苛刻,贪婪、蛮横嘴脸令人作呕。
55、范进中举
56、不是,是由好几个故事贯穿
57、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才,理想是中举人。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
58、周进中举:
59、迟衡山热爱工作,废寝忘食不知疲倦。有一次,迟衡山为了完成工作,都夜里十点还在工作,他还一天都没吃饭。这是多么崇高的忘我精神,多么崇高的任劳精神。
60、老童生周进哭贡院
儒林外史三个经典故事
61、有人请范进吃饭,因为范进母亲去世还在守孝,担心范进不吃荤腥,结果范进吃了一个大虾仁。
62、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63、严监生临死惜灯草
64、代表人物:马静为人处世就一个心眼,万般皆下品,唯有八股高。把自古考场无举人奉为圭皋。
65、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66、赵氏女状告严贡生
67、中举人范进痰迷心
68、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69、二、儒林外史中周进的故事:
70、事件三:皓首穷经周进
71、余大先生有感于本地寻地葬父母很艰难,每耽误了先人的安葬,便向迟衡山请教:“这郭璞之说,是怎么个源流?”郭璞是东晋的一位作家,著有《葬书》,后被讲风水迷信的人奉为祖师。迟衡山回答道:“只要地下干暖,无风无蚁,得安先人,足矣!”他还说:“士君子惑于龙穴、沙水之说,自心里要想发达,不知已堕于大逆不道。”
72、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这就看出人的本性了。当你没本事没能力时,谁都看不到你,但当你有了这些时,所有以前远的近的就都会和你亲近了!
73、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
74、二、恶官吏
75、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76、读者在小说前三十回看到了太多的蝇营狗苟之流相互吹捧的画面,而直到第三十三回我们终于感受到了那种真性情的豪杰相见恨晚的一幕。迟衡山“是正牌的在野的淳儒,而且是个标准的业余宰相”,他的社会责任感在诸位贤人中最为强烈。
77、范进屡考不中,家里生计困难,又有一年会考,因无盘费,向自己的岳父借钱,无成,在别人的资助下成功考取功名,遂疯颠,在岳父一巴掌之下,好了,过后终于考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