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是贬义还是褒义
1、近代·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他们常有外客将日本的好东西宣扬出去,一面又将外国的好东西,循循善诱地输送进来。”现代·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他望着他,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
2、循循善诱不是贬义成语。它是褒义词,表示温和而有耐心地引导教育别人。
3、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循循善诱成语,拼音:xúnxúnshànyòu,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4、循循善诱是褒义。
5、“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偏正式结构,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6、托:tuōㄊㄨㄛˉ。从手,从乇。从土地里长出草是乇之范式。手、乇两范式叠加。委事或物于手是托之范式。本义:用手掌承着东西。如:两手托着下巴。[1]
7、所谓的诱导,就是某人别有用心地通过语言或者动作,来诱使别人说出或作出不符合事实但却是某人需要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很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可以说是居心叵测,比如在对犯人的审讯中等。因而诱导绝对是一个贬义词。
8、"策反"是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它指的是通过诱导、劝说或其他手段使原本忠于某一方的人转而支持另一方。
9、孔子的循循善诱,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求学生从打好文化(“博我以文”)和礼仪(“约我以礼”)两大基础做起的。没有这两大基础,任何的启发和诱导都不管用。同时,这种“善诱”靠的还是学生的自觉,只有学生有了“欲罢不能”之感,学生才会顺利前行。
10、《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刘备帅军来伐,至巫山、秭归,使使诱导武陵蛮夷,假与印传,许之封赏。”
11、张老师很善于用诱导的方式启发我们独立思考。
12、褒义词:
13、运用示例: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
14、策反既不是贬义词也不是褒义词,是中性词。
15、诱导是中性词,循循善诱,谆谆教诲,褒义词。
16、托,让人辨识不出的帮手,略含贬义,网络上所谓的“托”,就是帮腔者的意思。
17、在一些情况下,策反可能涉及欺骗、破坏或背叛,因此通常被视为一种不道德或负面的行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词语的价值评判也会受到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影响,因此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时也可能有人将其视为一种褒义词。
18、循循善诱的意思是指一步一步的耐心教育启发,善于引导,是褒义词。循循善诱说明讲究方式方法,不是生搬硬套,枯燥说教,或者急于求成。如,监狱长对思想有疙瘩的犯罪人循循善诱,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行,也使他们下定决心重新做人,好好改造。这里肯定了监狱长的做法。
19、意思是(动)劝诱教导,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
20、不是贬义成语,是褒义词,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成语寓意:在孔子那里,教育是一种引导、一种设计、一种诱发、一种启示,而不是包办代替。
21、如此诱导人们低眉顺眼当顺民,可谓欺人太甚!
22、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我的德行。
23、“托儿”原本是北京方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最初指的是商店或是路边小摊儿的摊主雇上一个或几个人,假扮成顾客,来诱导真正的顾客来购买其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