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愤著书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著书泄愤”和“著书言道”。“泄愤”是著书的动力,“言道”是著书的目的。在“发愤著书说”中,这两方面的内容,又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2、作为公司领导而言就会经常的鼓励员工积极的去参与文艺活动,就是希望员工们能更好的去丰富业余的生活,能够劳逸结合,这样的话在锻炼身体同时发展才艺,而且还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这是一举多得的一件事情,也希望员工们能学会更好的去放松。
3、在后代,韩愈在文上主张的“不平则鸣”就是“发愤著书”的继承和延伸。韩一方面主张“文以载道”,提出“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另一方面又提倡“穷苦之言”,认为“和平之言易好”,自觉意识到“泄愤”和“言道”的统一性,这是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
4、三、发愤著书的意义和局限
5、给现实主义批判精神这一理论以主体性的审美内涵。
6、一方面“著书泄愤”是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著书泄愤”强调文学创作的作用,主要是干预现实、批评现实,提出“愤”在情感方面的作用。《报任安书》载: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国,《说难》《孤愤》。司马迁通过从古至今的例子论证了“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退论著书策以述其愤,思垂空文以自现”的观点,他更是提出“《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具有总结性的观点
7、黄河大合唱。
8、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涌现出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热血歌》《毕业歌》《前进歌》《五月的鲜花》《救亡进行曲》《松花江上》等。1936年秋,在西安任省立二中国文教员的张寒晖创作了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唱到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人们争相传抄传唱,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热泪盈眶地高唱这首思乡怀亲、驱寇救国的抗战歌曲。
9、年除夕,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这首歌与《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成为激励国人抗战决心的有力武器!
10、九一八。二月里来。
11、一、“发愤著书说”的内涵
12、“发愤著书”也有着它的局限性。如司马迁在总结“发愤著书”时文学与学术并没有分离,所以论述缺乏全面性,但这是瑕不掩瑜的。
13、司马迁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记述真实的东西,不做作,不假冒,不夸大事实,对于今天也是有意义的,讲究办实事,对事业精益求精,治学记述认真负责,做精品,完美产品。
14、“发愤著书说”不仅成为历代进步文人奋笔和黑暗现实斗争的理论依据,而且还上升为衡量文学作品思想性的一个客观标准。
15、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6、《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松花江上》,电影《风云儿女》等。
17、歌曲名《松花江上》,通过写家乡的美,衬托如今被日本鬼子侵占的悲伤心情。
18、孔子的《论语"阳货》:中提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可以怨”是说人们可以借文艺来发泄胸中的牢骚,“发愤著书”与“诗可以怨”一脉相承,且发愤著书具有更进步的意义。
19、提高了“怨”的地位,同时也打破了儒家的中和观念。
20、另一方面“发愤著书”是关于“文”与“道”的关系。司马迁认为“发愤著书”的目的是言道,要言圣贤之道,这与我国古代重视“文”与“道”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
21、宋代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也是对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一个继承和发展。
22、二、发愤著书说理论的历史传承和影响
23、扩大了批判现实的范围,比汉儒的“怨刺”说更为合理。
24、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十二把镰刀。